著作权纠纷可以仲裁解决吗?
2022-11-25
事件梗概
王先生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不久前,公司涉及一起著作权侵权的案件,但公司不想闹上法庭,王先生因此发出求助,询问是否可以通过申请仲裁解决问题。
对此,有的网友认为,仲裁协议跟合同有关,如果是违约可以申请仲裁,如果属于侵权行为则不能通过仲裁解决,应当去法院诉讼。
网友的观点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也存在一些谬误,我们请聂大为律师和陈太武律师就著作权纠纷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著作权纠纷能否通过仲裁解决
首先需要知悉的是,著作权纠纷属于广义上的民事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条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据此可知,平等民事主体之间产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均可通过仲裁程序解决,作为广义上民事纠纷的著作权纠纷自然也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也有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六十条规定:“著作权纠纷可以调解,也可以根据当事人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或者著作权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当事人没有书面仲裁协议,也没有在著作权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所以,毋庸置疑的是,著作权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著作权纠纷仲裁有无例外情形
虽然著作权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也有相应的前提。
首先,当事双方需有事先约定好的仲裁条款。如事先未约定仲裁条款,但纠纷产生后通过协商补充达成仲裁协议并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的,也可申请仲裁。否则,在没有有效仲裁协议的前提下申请仲裁的,根据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其次,双方约定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后,没有其他导致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出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规定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八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著作权的权属纠纷和侵权纠纷由于当事双方的争议比较集中、矛盾冲突较为激烈,所以双方采取仲裁的可能性较小,合同纠纷采取仲裁的较多。
在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中,双方协议中约定“或裁或审”条款的,一方提起仲裁,而另一方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未提出异议,此时仲裁机构仍可继续仲裁。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仲裁程序中应以法律作为裁决依据,但在诉讼程序中经常被援引的司法解释不是仲裁机构据以裁决的依据,司法解释不能直接适用于仲裁裁决,且对仲裁机构没有强制约束力。
仲裁解决著作权纠纷有哪些优势
通过仲裁方式解决著作权纠纷较于诉讼方式的优势可以用四个词概括:便利、灵活、高效、保密。
便利体现在仲裁程序的申请和执行过程中。首先,只要双方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产生纠纷后就可以依照协议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其次,在仲裁裁决执行的过程中,不管是境内执行还是涉外执行仲裁裁决,均有明确的法律或国际公约做出了相应规定,一般情况下,境内仲裁裁决可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
灵活主要体现在争议条款的拟定和仲裁审理过程中。首先,争议双方可以自由选择仲裁地、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实体审理过程中甚至可以对某些争议问题的举证质证期限与对方及仲裁员沟通;其次,在仲裁程序进行中,仲裁能够考虑到双方的实际情况,不必强行通过法律规定解决纠纷,更像是通过谈判解决争议。
高效主要体现为仲裁案件的一裁终局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即仲裁案件作出的裁决是终局性的。进一步说,作出仲裁裁决后,争议双方不可以上诉,也不可以对同一纠纷再次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保密体现在仲裁程序的全过程。诉讼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仲裁则相反,以不公开为原则,公开为例外,只要没有特别约定,仲裁的全过程均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开展,可以极大地尊重和保护争议双方的商业秘密和隐私。
关键词: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