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说:和解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2022-07-15
近日,一则男孩将女童拉进会议室殴打长达三分钟的新闻令人哗然。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据湖南广播电视台消息和相关视频显示,在环卫路一门诊部,一名10岁男孩将一名4岁女童拉进会议室,关闭房门后对女童实施暴力,殴打时长超过三分钟。期间女童逃脱未果,艰难喊叫家长救命,殴打最终导致其多处骨折。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7月6日,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女童在与男童玩耍期间被该男童打伤致左前臂骨折,目前双方监护人已达成和解。
律师说: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该案件的处理结果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在施暴者无法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下,继续追究只会给受害者造成更大的伤害,和解是较优选择,可以帮助小女孩尽快摆脱事件阴影,也能拿到应有的赔偿。
也有人认为,和解不仅无法保护受害者的权益,还会助长未成年人犯罪的气焰,有此案例在先,未成年人犯罪恐怕会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对当事人十分不公平。
那么被殴打致伤到底要不要和解呢?山东锦海盛律师事务所的吕圣勇律师说:
本起案件的施暴者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远未达到可以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即使从伤情上看达到了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也照样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走法律途径的话,受害人一方只能索要赔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监护人达成和解不失为一种解法方案。
其实,不管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是否和解是当事人自己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只不过民事案件当事人有完全的控制权,而公诉的刑事案件受害人可以表示谅解,但是真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刑事案件,司法机关照样要追究,受害人的谅解只能影响量刑。
未成年人之间的纠纷如何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是这样规定的: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从我国的法律中可以看出,儿童在犯罪的时候,法律更多的是给予管教,不是一味地要求处罚,未成年人身心还都未发育成熟,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要比刑事处罚更有意义。
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青少年犯罪要以预防、教育为主,惩戒为辅。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铲除引诱青少年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要开设法治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治培训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
但预防青少年犯罪最首要的还是父母教育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解决青少年的父母、监护人的责任问题,只有让青少年的监护人切实履行法定的职责,才能预防犯罪。
关键词:
最新资讯